古建筑彩画知多少——中国紫檀博物馆横琴分馆系列小知识(三)

首页    文创产品    知识类    古建筑彩画知多少——中国紫檀博物馆横琴分馆系列小知识(三)

古建筑彩画知多少——中国紫檀博物馆横琴分馆系列小知识(三)

 

彩画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是古代传统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它以独特的风格和独有的制作技术及其富丽堂皇的装饰艺术效果,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而载入史册。

古老的梁架,玉白的石坛,赤红的门窗和金黄的琉璃瓦。雕梁画栋这句成语足以证明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雕饰彩画的发达和辉煌。古建筑上色彩之分配,是非常慎重的。檐下阴影掩映部分,主要色彩多为“冷色”,如青蓝碧绿,略加金点。柱、门客和墙壁则以丹赤为主色,与檐下的冷色的彩画正相反格调,与白色的台基相映衬,给红墙黄瓦一个间断。主要色彩以冷色调为主,如青蓝碧绿,略加金点。

 

中国紫檀博物馆横琴分馆采用了金线小点金和墨线小点金。金线小点金是清代旋子彩画做法之一,在旋子彩画中,用金线勾勒轮廓,并在旋子的花心部位贴金的类型,称为“金线小点金”。

墨线小点金是旋子彩画的一种,这种彩画的锦枋线及外围的轮廓全用墨线,只有花心和栀花心处用沥粉帖金。其最大的特点是在藻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旋子。

 

 

彩画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个等级。

 

和玺彩画                                                           

和玺彩画,又称严大义,这种传统宫殿建筑彩画在清代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彩画,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之上。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除建筑构造让人驻足之外,其内外檐部绘就的色彩斑斑斓、构图庄重典雅的彩画也是吸引人们注意的重要部分。因为有了彩画,那些历数风雨的古建筑仍然可用金碧辉煌来形容,从而使古代建筑有一种豪放而赫然的气势。

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常见而重要的装饰手法。古建筑直至演变到明清时代,在宫殿、庙宇、寺院、王府以及园林建造上,仍需进行油漆与彩画。现在最能代表古建筑的彩画工艺水平的当数北京故宫了。北京故宫采用的是“清官式建筑”的结构方式,这是由于“样式雷”发明而创造的。在故宫随处可见的清式彩画里,一般的宫殿房屋多使用“旋子彩画”,主要殿宇则用“和玺彩画”,“和玺彩画”是一种比较高档的彩画,一般都用“金龙和玺大点金”,特别是在主梁上大都用这种彩画,而且也只在皇宫这样的地方能见到,普通建筑是没有这样高级的彩画装饰的。

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又称学子、蜈蚣圈,是中国古代建筑上古建彩画风格的一种,在等级上仅次于和玺彩画,可广泛见于宫廷、公卿府邸。旋子彩画因藻头绘有旋花图案而得名。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旋子彩画主要绘制于建筑的梁和枋上。色调主要是黄色(雄黄玉)和青绿色(石碾玉);线条用金线和墨线勾勒;旋子花心用金色填充。按照用金的多少可以分为金琢墨石碾玉(金线雄黄玉)、烟琢墨石碾玉(墨线雄黄玉)、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五墨六个等级,贴金多的等级高,贴金少的等级低。另外还有一种浑金旋子彩画,整个构件底面不敷色彩,显示原木(通常是楠木)本色,全部旋花、锦枋线、纹样皆贴金箔,等级最高,现存实例如北京故宫奉先殿。雅五墨是旋子彩画等级最低的一种,不点金,只用青、绿、丹、黑、白五色,线条轮廓都用墨线勾勒。

绘制在梁枋上的彩画的画面通常分为三段,中间是枋心、两边是藻头和箍头。

 

苏式彩画

 

                              

苏式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上古建彩画风格最低级的一种。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两边用《》或()框起。“()”被建筑家们称作“包袱”,苏式彩画,便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工程做法》中称为“合细彩画”。仅用于皇家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上,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形式。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花纹绚丽。

苏式彩画源于江南苏杭地区民间传统作法,故名,俗称“苏州片”。一般用于园林中的小型建筑,如亭、台、廊、榭以及四合院住宅、垂花门的额枋上。

苏式彩画底色多采用土朱(铁红)、香色、土黄色或白色为基调,色调偏暖,画法灵活生动,题材广泛。明代江南丝绸织锦业发达,苏画多取材于各式锦纹。清代,官修工程中的苏式彩画内容日渐丰富,博古器物、山水花鸟、人物故事无所不有,甚至西洋楼阁也杂出其间,其中以北京颐和园长廊的苏式彩画最具代表性。

明永乐年间营修北京宫殿,大量征用江南工匠,苏式彩画因之传入北方。历经几百年变化,苏式彩画的图案、布局、题材以及设色均已与原江南彩画不同,尤以乾隆时期的苏式彩画色彩艳丽,装饰华贵,又称“官式苏画”。